博宝艺术家 > 艺术家 > 宋璟个人官网
销售作品
欣赏作品
浏览
17636
分享
546
粉丝
2126
+关注
更多
—  微信扫码 参与互动  —

宋璟

宋璟,字广平,系我区南和人。生于公元六六三年,唐高宗调露年间进士及第,年仅十七岁。武后执政,宋璟由风阁余人任御史中丞睿宗称帝后,封为宰相,后因事被贬玄宗执政后,在著名政治家姚崇推荐下,由广州督都调京再度封相。开元十年,退居东都洛阳。公元七三七寿终,享年七十五岁。玄宗追封他为太尉,谥文贞公。宋璟在中唐年间,曾两次任相,特别在开元年间任相时,与姚崇同心协力,先后对唐中叶的文武吏治进行了大量的整顿、改革,并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治国的措施。革奸佞,任贤臣,整纲纪,为开元之治创造了有利条件。宋璟为相,敢于犯颜直谏。他先后向当是时的最高统治者唐睿宗、唐玄宗提出了许多利国利民的措施和建议。在睿宗时,他针对后庭擅权、任用亲信、大搞裙带关系的恶习,提出了任人虽资高考深,非才者不取的主张,并不顾太平公主等人的反对、阻饶,果断地罢去无德无才的官员数千人,因此得罪了太平公主罢相被贬。唐玄宗登位后,看清和了姚、宋是真正的新人吏治之才,便再次封他为相。此后,璟仍提出量才任人的原则。他针对过去奸佞这徒面奏皇帝必屏退左右的坏现象,提出百官奏事,必有谏官、史官在侧的主张。玄宗对宋璟异常重用,并以师礼待之进则迎,出则送。对宋璟提出的许多建设性意见,通常都能采纳,照章办理。因而在朝政方面逐渐改变了过去唯亲信为官、唯戚为吏的恶习,一些内侍、酷吏、贪官之徒,也不易单独御前奏事,密谄好人,使朝庭内出现了比较清明的政治局面。宋璟前后为相四年,他不畏权贵,力革前弊,奉公守法,不徇私情。相传,他叔父宋元超当了选人(侯选官)后,要求吏部予以优先照顾,宋璟得知后,不但不予优先录用,并手示吏部不能私害公。又据史书记载,唐代规定,每年地方各道派人定期向皇帝、宰相汇报工作。使者进京,往往多带珍贵宝货,四出送礼,拜结权贵,许多官吏收礼受贿,使者也多有因此得以晋升。宋璟对此则异常不满,并面奏玄宗同意,勒令所有礼品一概退回,以绝侥求之路,削杀收礼受贿之风。姚崇、宋璟作相公,劝谏上皇言语切。玄宗在姚、宋辅佐下,吏治不紊,纲纪有条,不到六、七年使唐王朝再次出现天下大理的中兴局面。但好景不长,唐玄宗后期,由于政治上安于现状,在吏治方面也慢慢受到后庭和宗族、姻戚的影响,加之李林甫、杨国忠等奸相为辅,由姚、宋苦心建立起来的政治纲纪,很快被他们破坏殆尽。相传,安史之乱发生后,唐玄宗狼狈逃到咸阳,一位长者向玄宗说:臣犹记宋璟为相,数进直言,天下赖以平安。自倾以来,在廷之臣以言为讳,维阿谀取容,是以阙门之外,陛下皆不得知,草野之臣,必知有今日久矣。这是对玄宗的批评,也是对宋璟的赞扬和怀念。宋璟同姚崇一样,是我国唐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重臣。唐朝三百年间,素有前称房、杜,后称姚、宋之说。史书上一向姚宋并提,并有崇善应变以成务,璟善守文以持正的赞词。宋璟为相期间,广州吏民怀其惠政,请为宋璟立颂碑,璟坚决拒绝,并对玄宗说:臣之治不足纪。广州吏民由于臣当国为宰相,故为溢辞,徒成谄谀者,纠正阿谀之风,请自臣始,建议玄宗下禁止。璟死后二十三年,即大历七年,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特为其书撰碑文,颂其功德。碑成,随墓立于我区沙河县。该碑现在仍存,它不仅是研究宋璟的珍贵历史文物,同时也是研究颜鲁公书的稀有资料。

返回顶部